9月21—22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级研修班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主办,南京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承办,来自全国22个省份近130所高校的3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南京大学副校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周志华,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陈松灿,江苏大学副校长杨道建,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陆伟东,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田敏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本次会议分为三个半场,分别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房伟、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金莹、江苏大学教务处处长尹必峰主持。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副校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周志华在致辞中对参会的专家和来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南京大学以人工智能赋能办学治校的创新实践。他指出,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种大趋势下,构建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既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举措。
南京大学副校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周志华 致辞
江苏大学副校长杨道建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转型的影响,并介绍了该校在推进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建设计划。他指出,人工智能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交流思想和碰撞智慧,共同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江苏大学副校长杨道建 致辞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田敏在致辞中强调,职业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创新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明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建设新路径,避免实践工作的点状思维与孤立思维;此外,还应构建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的新模式,完善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田敏 致辞
江苏省高教学会会长丁晓昌在讲话中强调,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教育的辅助工具,而是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力量。他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几个维度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三点意见:一是人工智能+要依据教育规律校准教育目标;二是人工智能+要打造教育专有大模型;三是人工智能+要回归育人价值。
江苏省高教学会会长丁晓昌 讲话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陈松灿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培养交叉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期望此次会议能让与会者全方位受益,建立与AI发展相适应的新思维,并将之融入实际教学,携手共创人工智能美好前景。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陈松灿 讲话
会议邀请了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陆伟东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教授,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王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智能学部副部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恩红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
会议还邀请到了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协会会士、江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小俊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驰教授,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方伟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曾文权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桂小林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脑机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道强教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交叉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耿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何淼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理念思路、课程体系构建与资源建设、典型课程教学案例分享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
本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决策部署的扎实举措,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高校通识教育领域和人才培养的应用与探索。本次会议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考方向,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参会老师的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