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学会动态
    政策法规
    行业新闻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会通讯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快来了解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19: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它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科普法》颁布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该法。

    国家制定《科学技术普及法》有什么作用?
      为国家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专门制定一部法律,在世界各国中也不多见。我国制定《科普法》,是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的需要,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这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部法律。从此,我国的科普工作有了法律保障,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为科普立法,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科普以及科普的内容、方针、原则等问题
    什么是科普?
      《科普法》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科普"的概念,但是,从它的条文中,又可以看出该法所指的科普是什么意思。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所谓"科普",就是指的这种活动。它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也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改变了过去那种一讲科普,就认为是普及科技知识,而忽略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普及的片面认识。
    科普立法的宗旨
      《科普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这就是制定《科普法》的根本目的和宗旨。
    科普工作的方针、原则
      《科普法》第七条规定了"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第八条还规定了"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第二条也规定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这些规定是我们做好科普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科普的性质
      《科普法》第四条指出:"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科普是一项公益事业是非赢利性的,同时,它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科普是谁的责任呢?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公民有参与科普活动的权利。
      1. 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
      2.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
      3.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4.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
      5.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6.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创新和职工技能培训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
      7.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普工作。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8.城镇基层组织及社区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
      9.公园、商场、机场、车站、码头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所辖范围内加强科普宣传。
    违反《科普法》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
      1.以科普为名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违反本法规定,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财政经费或者贪污、挪用捐赠款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擅自将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改为他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4.扰乱科普场馆秩序或者毁损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责令其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国家工作人员在科普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称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第三条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
    公民有参与科普活动的权利。
    第四条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工作。
    第五条 国家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第六条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第七条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
    第八条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九条 国家支持和促进科普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
    第十一条 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本地区有关的科普工作。
    第十二条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

    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十三条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第十四条 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
    第十五条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
    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第十六条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综合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栏目或者转播科普节目;影视生产、发行和放映机构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书刊出版、发行机构应当扶持科普书刊的出版、发行;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开设科普网页;科技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八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创新和职工技能培训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
    第二十条
    国家加强农村的科普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发挥乡镇科普组织、农村学校的作用,开展科普工作。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第二十一条 城镇基层组织及社区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
    第二十二条 公园、商场、机场、车站、码头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所辖范围内加强科普宣传。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
    以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应当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常年向公众开放,对青少年实行优惠,并不得擅自改作他用;经费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予以补贴,使其正常运行。
    尚无条件建立科普场馆的地方,可以利用现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并设立科普画廊、橱窗等。
    第二十五条 国家支持科普工作,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
    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兴办科普事业,可以依法获得资助和捐赠。
    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事业。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财产资助科普事业;对捐赠财产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给予优惠。
    第二十八条 科普经费和社会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产,必须用于科普事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都应当支持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解读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友情链接: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与技术系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Copyright (c) 版权所有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南京网站建设公司
    秘书处办公室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  邮编:210023   电话/传真:025-89680909   
    秘书处市内联络点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编:210093   电话/传真:025-86635622
    电子邮箱:jscs@nju.edu.cn   网址:www.jscs.org.cn    技术支持:南京成旭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4049275号-1

    您是本站第32002640位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