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学会动态
    政策法规
    行业新闻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会通讯
     
    学会动态
    AI赋能芯片设计自动化:机遇与挑战论坛在宁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03

    6月15日,CCF YOCSEF南京钟山论剑观点论坛——“AI赋能芯片设计自动化:机遇与挑战于江苏省计算机大会期间举办,30余位高校专家学者、集成电路企业相关工作者,围绕AI赋能芯片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工程化落地以及产业生态协同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论坛由YOCSEF南京AC主席朱光辉(南京大学)和YOCSEF南京委员杜源(南京大学)作为执行主席共同主持。


    引导发言

    论坛邀请了学界和业界的三位引导嘉宾,他们基于自身的丰富经验,分别从EDA行业发展现状、AI赋能芯片设计的应用场景与关键技术以及AI技术在电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案例等多个角度,带来了精彩的引导发言,也为后续的思辨环节奠定了坚实的思辨基础。

    赵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集成电路学院EDA中心负责人)分享了如何在EDA工具中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芯片设计流程很长,他首选从系统级设计、高层次综合、逻辑综合、版图布图、ASIC布局以及物理验证等方面,介绍AI赋能EDA的案例以及技术方法。接着,介绍了AIEDA领域的四种主要应用方式:跨阶段预测与优化、黑盒组合优化、多目标优化以及基于大模型的电路生成。最后,他指出成功应用到实际芯片设计的AI方法屈指可数,主要落地难点在与EDA工具需要确定性输出以及满足特定工艺约束的确定性规则,而AI技术内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同一输入在不同运行下产生不同结果。另外,AI在产业应用中多处于前端设计,尚未深入到版图验证、DRC校验等关键环节,这也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另外,芯片设计需要考虑延时以及资源利用率等多个目标,赵康也提出了使用AI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挑战与思考。


    钱超(南京大学教授、院长助理)介绍了在黑盒优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芯片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钱超专注于芯片布局,芯片布局是一个典型的黑盒优化问题,例如目标函数黑箱、评估昂贵、优化目标多样以及芯片元件规模庞大。针对芯片布局问题,钱超团队利用演化学习技术,并结合专家知识,设计了一系列芯片自动布局算法,在计算效率以及最终的优化指标上显著优于已有的芯片布局算法,成果已落地应用于华为。随后,钱超介绍了现有AI技术应用于EDA过程中存在的泛化性问题,即AI模型设计大都聚焦于一款芯片,无法将AI模型有效迁移至其他类型芯片,并且分享了他们团队在提升AI模型泛化性的研究探索。最后,钱超结合华为难题揭榜的经验,强调了AI技术应用落地的重要性,通过跨领域合作,能够产生更大的应用价值。

    陈熙(南京星火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了射频电路行业及其与AI技术的融合工作。射频电路因其特殊的电路结构和耦合需求,对人工设计依赖度高,AI技术的引入能够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射频电路行业和AI技术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接着,陈熙介绍了团队自研的射频电路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并且演示了整合射频工具链、AI大模型以及射频标准数据平台的统一平台,该平台旨在解决射频电路设计多EDA工具组合的问题,通过统一数据格式,打通不同EDA工具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AIEDA工具的双向数据交换。

    观点思辨

    在中美博弈EDA软件断供的大背景下,AI赋能芯片设计自动化其能否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能否助力芯片产业的国产化实现关键突破?针对AI赋能芯片设计自动化的机遇与挑战,本论坛围绕以下核心思辨点展开讨论:

    思辨议题一:如何采用AI技术赋能芯片设计的各个环节?技术难点在哪?自动化程度、设计质量、泛化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水平?

    思辨嘉宾杜力(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首先指出在AI赋能芯片设计领域,迫切需要客观的开源评测数据集和评测标准,公平地去衡量不同AI算法的好坏,并且能够实现和人工经验的比较。而且,学界所采用的开源数据集大都是EDA竞赛数据集,数据规模和多样性较低,和业界实际应用场景差距较大,需要建立EDA领域的“ImageNet”,推动AI在芯片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思辨议题二:AI赋能芯片设计自动化的产业落地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现实壁垒?

    思辨嘉宾董伟(中科麒芯智能技术(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指出芯片设计流程复杂,利用AI技术实现芯片设计全流程自动化几乎不可能,可以在某个点工具(如EDA智能问答、硬件代码生成、版图布局布线)引入AI技术。芯片设计需要构建EDA工具链,通过多款EDA工具协作完成。目前,芯片设计产业最大的痛点在于如何串联不同的国产EDA,实现一颗基础款芯片的设计。国内产业界还很难做到,不同国产EDA工具的数据格式不统一,需要打通不同EDA工具之间的数据孤岛,通过串链补链,把EDA工具链打通。

    思辨议题三:如何通过多方协同创新,跨越AI赋能芯片设计自动化技术与工程化落地之间的死亡之谷,为我国芯片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思辨嘉宾王翕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国家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技术创新中心iDebug项目组负责人)指出AI赋能EDA将为传统EDA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EDA国产替代不同,AI+EDA存在很多从01的创新空间,将会影响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然而从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存在很大的鸿沟,需要证明从技术到生产的可行性。但是在EDA断供的大背景下,AI+EDA将会带来很多机会。国家顶层政策上也在积极布局AI+EDA,道路是曲折的,未来肯定是光明的,政策扶持和对未来产业的长远影响力让业界保持积极态度。

    上一篇: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走进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共探AI赋能基础教育新路径
    下一篇:汇聚青年智慧,共话数字未来——2025江苏省青年计算机精英论坛在宁召开
    友情链接: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与技术系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Copyright (c) 版权所有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南京网站建设公司
    秘书处办公室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  邮编:210023   电话/传真:025-89680909   
    秘书处市内联络点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编:210093   电话/传真:025-86635622
    电子邮箱:jscs@nju.edu.cn   网址:www.jscs.org.cn    技术支持:南京成旭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4049275号-1

    您是本站第45042121位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