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学会动态
    政策法规
    行业新闻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会通讯
     
    学会动态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走进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共探AI赋能基础教育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03

    2025年630日,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金莹教授一行莅临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进行了深入的参观与交流。此行旨在实地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成果,探索校企研协同赋能未来教育的新模式。

    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张猛校长、校长助理杭影老师、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庄新、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室主任夏小俊博士,以及紫金山智能机器人(南京)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夏志杰院士等人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

    实地考察:感受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教育生态


    在张猛校长的陪同下,深入校园,实地感受悠谷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与科技氛围。从以“环境即教育”为理念、坐落于学生必经之路的“敏于行”图书馆,到激励学子崇尚科学的“国之脊梁”院士墙,再到配备前沿设施的“未来学院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室”,每一处空间都体现了学校“与儿童一起对话未来”的核心追求。校训墙及“童、真、诚、朴”四大学院的介绍,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将科技基因深植人文底蕴、致力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育人实践,获得了考察团专家的高度认可。

    课堂直击:见证AI教学项目式创新

    重点观摩了由夏小俊博士指导的人工智能实践课堂。学生们正以“打造‘悠谷学校小助手’智能体”为课题,沉浸式开展项目学习。从采集校园高频问题(如图书馆实时库存)、构建结构化知识库,到设计童趣化答案、训练优化语义理解模型,再到学生主导测试与迭代,整个六步闭环实践清晰展现了如何将AI技术深度融入真实校园场景,培养学生技术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为AI赋能基础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堂范本。

    座谈交流:共绘协同育人新蓝图


    座谈环节成为思想碰撞与规划未来的重要平台。各方代表围绕AI教育的深化合作展开深入探讨:


    张猛校长系统阐述了学校人工智能教学发展根基,以 “成长学院” 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推动教师角色从 “知识传授” 向 “学习设计” 转变,通过跨年级混合教育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同时,学校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引入企业资源构建 “数据驱动” 生态,欲借助 AI 学情分析、个性化作业系统提升教学效率。针对 “教师信息处理压力大、跨学科能力培养不足” 等现实挑战,张猛校长强调 AI 技术应聚焦 “人机协同”,保留教师情感与创造力。

    金莹秘书长重点解读江苏省 AI 教育试点布局,为校地合作提供政策支撑。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于2024 年底启动的 “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优才计划”,首批 16 所青少年人工智能“优才计划”创新培养基地形成城乡差异化探索格局,助力江苏省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与人才储备。她详细介绍了学会构建的“高校-企业-中小学”协同平台,如何为中小学对接高校算力、专家资源及技术支持,并强调了即将启动的“中小学教师AI教育能力提升营”在提升教师跨学科能力方面的重要性。金秘书长指出,AI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

    紫金山智能机器人(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新介绍 “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创新中心”(筹)的全链条支持计划。未来学生可在中心参与机器人设计与编程调试,并将智能体问答库与机器人硬件结合,开发校园交互系统。双方还将探讨建立 “学生 AI 成长档案”,分析个性化学习路径,确保技术合规应用。创新基地走访:展望科技与自然融合教育未来。


    深化合作,引领未来

    金莹秘书长对悠谷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前瞻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特别赞赏学校将科技深度融入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及环境创设的体系化做法,以及“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创新中心”所展现的技术前瞻性。金秘书长表示,此次调研有力深化了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与基础教育前沿校、高新技术企业的纽带联结。学会将持续发挥资源整合与平台枢纽作用,积极推广悠谷学校等学校的宝贵经验,大力支持具身智能、个性化学习分析等前沿技术在基础教育场景的合规应用与深度探索。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将与各方携手,共同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AI赋能教育创新生态,为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助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江苏省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徐州召开
    下一篇:AI赋能芯片设计自动化:机遇与挑战论坛在宁召开
    友情链接: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与技术系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Copyright (c) 版权所有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南京网站建设公司
    秘书处办公室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  邮编:210023   电话/传真:025-89680909   
    秘书处市内联络点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编:210093   电话/传真:025-86635622
    电子邮箱:jscs@nju.edu.cn   网址:www.jscs.org.cn    技术支持:南京成旭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4049275号-1

    您是本站第45047567位来客!